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 推薦序


到目前為止,累積所有臨床癌症醫學實證研究,除了少數的例外,絕大部分的晚期癌症病人,即使是最好的藥物治療,也難被治癒。


 


相同的,實證研究也顯示,營養治療並無法治癒大部分晚期的癌症病人


 


濟陽君提供了消除體內癌細胞飲食法的基本方針,包括鹽分限制、限制動物性蛋白質與脂肪,但是多吃冷水魚和一天一顆優質的雞蛋、大量攝取蔬果汁等八個項目,似乎和一般健康飲食多有偶合之處


 


在面對癌症威脅時,致力協助癌患者完成一份可以實現的希望是非常重要的


 


 


 


 


抗癌鬥士李秋涼 推薦序


李秋涼原為一名平凡護士,罹癌至今走過二十五年歲月,抗癌成功經歷促使他走上推廣自然飲食之路,堪稱國內首屈一指的健康飲食推手,並且是近二十年用不到健保上看癌症及感冒等,幸福的癌症生存者。


 


濟陽高穗醫師的大著作,接連看了好幾次;更深層從科學、醫學、營養學,以及作者個案臨床研究,確定又是再次印證新鮮蔬果含有促進新陳代謝的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現代營養學尚未重視的酵素,這些營養可以活化身體,發揮免疫力的強大功用,如再加上五穀雜糧、根莖類、海藻類、生鮮菇菌類,那麼作者認為就算是晚期或末期癌症也別輕言放棄。


 


濟陽高穗的恩師曾教導他:「醫生不可自認為有能力治癒疾病,患者的身體要由患者自己來治,能夠激發自然治癒能力的醫師,才稱得上是名醫。不要傲慢的認為手術可以治病啊!


 


王明勇推薦序


王明勇為生機食療家,新竹市文化局生機飲食講師


 


十幾年前日本將慢性疾病(包括癌症)定名為「生活習慣病」


 


近幾年研究,飲食西化及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致癌症的主因


 


醫學之父曾說:「食物是最好的藥物」。在此書中再一次得到啓發


 


我相信,癌症的治療是整體的不是某一種方法、某一種藥物、某一種營養而已,就如同書中所述:「手術成功不是治療的結束,而是治療的開始。」


 


未病的人養成正確飲食觀念才可以避免疾病上身,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


 


 


 


陳俊旭推薦序


陳俊旭為自然醫學博士,著有暢銷書<<吃錯了,當然會生病!>>


 


這是一本難得的書。濟陽高穗是一位執刀三十年的消化外科醫師,從制式的手術、放療、化療等西醫抗癌療法當中,他逐漸認清,即使手術成功,依然有48%的病患會在五年內復發身亡,但是,如果加上飲食療法,卻可以大幅提升癌症的存活率。


 


 


我非常認同書中大力提倡的一些觀念,例如大量攝取蔬果榨汁、清蒸蔬菜、菇類、檸檬、海藻、啤酒酵母、蜂蜜、薑,使用糙米或發芽米代替白米,以及重視維生素的重要...等等。



我也認同,目前臨床抗癌醫師所使用的化療、放療劑量太高,若能減量,搭配飲食與營養,將會達到更好的療效。

陳俊旭認為 烹調方式要注重
濟陽醫師允許病患吃蛋,強調品質要好,限制一天一顆,但
並未談到烹飪溫度,如果使用低溫蒸煮,避免高溫煎炸,或許限制可以放寬。


 


試問清蒸鱈魚與燒烤鱈魚對健康的影響有差嗎?當然有


我認為吃過多動物油脂會增加氧化LDL是因為高溫烹調,每天吃燒烤牛排不吃蔬果當然容易致癌,如果慎選肉類,加上烹調方法從煎、炒、炸,改成蒸、煮,結果會不會不同?這是未來研究要更細心鑽研的地方。


 


肉類隱藏的問題,除了烹調溫度之外,還有藥殘與污染。如果能夠適度攝取無污染的有機肉類,採用低溫烹調,對癌症會不會有幫助呢?


 


其實,當我看完此書,我發現濟陽醫師心腸很軟,很多限制其實還是有彈性的。所謂的無鹽,其實是低鈉高鉀。嚴禁動物性蛋白質,但還是允許魚類、蝦蟹、雞肉,也還是有豆類蛋白質。雖然禁止油脂,但也允許橄欖油與亞麻仁油。


 


全世界都認同多吃蔬果可以防癌


 


 


 


 


 


 


 



此外,濟陽高穗以胺基酸互補的概念,建議癌患糙米或發芽米要與大豆一起烹煮食用,同時要多選擇芋頭、馬鈴薯、地瓜、山藥等高纖根莖類為主食;每餐生食與熟食各半,避免過多生冷食物,又能顧及到完全熟食不易攝取到某些營養素的缺點;此外,可多飲用蔬果汁對抗自由基……,普遍獲得國內的醫界的認同。


 


 本文由何宗融醫師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n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