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寶寶不偏食 良好飲食習慣自口腔期開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中,將0至18個月這段時間稱為「口腔期」。寶寶在這時期,主要通過吸吮、咀嚼、吞嚥等口腔活動而獲得滿足和快樂。同時,這段時期寶寶開始長牙,飲食也從單純的母奶或配方奶,開始添加副食品。父母親若能利用這段黃金時期,選擇適合寶寶的副食品,並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可讓寶寶身體更為健康,心理方面亦能獲得均衡發展。
其實2至3個月大的寶寶,就已會開始注視自己的手腳,很快地進展到又吃又玩。吃手的方式也從整個拳頭放進嘴內,到只吃最喜歡的那根手指頭。這代表寶寶開始了解自己身體,並向外探索世界,更重要的是,吃手對寶寶來說,有自我安撫的效果。
而4至18個月的寶寶,牙齒也慢慢長出來,口腔的需求,不再是單純「快快吃,快快長大」所能滿足的。口腔期的寶寶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心,只要能放進嘴巴、吃得下的,都想要咬咬看、吃吃看。要如何滿足寶寶口腔期的需求,又同時兼顧牙齒健康與口腔衛生,營養師吳兆芝建議父母,只要注意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滿足吸吮需求、適時給予關懷呵護等三大原則,就能讓口腔期寶寶健康又快樂。
吳兆芝指出,剛開始添加副食品時,可以使用純淨米精,無麩質較不易過敏,以1茶匙約2公克搭配20毫升溫奶調和,習慣後就可以4茶匙溫奶搭配1茶匙純淨米精,調成糊狀用湯匙餵食,一次只試4分之1小匙。
有些媽媽會將食物泥添加於母乳或配方奶中用奶瓶餵食,這樣是不正確的,一來是無法讓寶寶練習咀嚼,二來量太少,無法變換花樣。等寶寶可以學會吞嚥時,就可以慢慢增加紅蘿蔔搭配地中海蔬菜米精,或蘋果燕麥米精來補充寶寶膳食纖維及牙齒成長所需的鈣質。再長大一些,就可開始按照食物泥黃金比例來調製(如,澱粉、蛋白質、蔬菜、水果的比例3:3:2:2),藉由副食品來接觸不同質地、味道多元的食材,養成日後不偏食的好習慣,同時補充營養和膳食纖維。
此外,吳兆芝提醒,口腔期寶寶喜歡將手邊拿到的東西,放進嘴巴探索,爸媽要注意東西材質,平時也要小心收納錢幣、髮夾等易吞入的小物,避免寶寶將它們放入口中而造成意外。
媽媽也可將胡蘿蔔、蘋果或稍有硬度的蔬果切成條狀,滿足寶寶的口慾。市面上亦有天然食材製成的寶寶磨牙棒,硬度適中,不會傷害寶寶牙齦,也可幫助訓練寶寶咀嚼和咬合能力,是口腔期寶寶哭鬧時的好幫手。
對大部分寶寶來說,吃手只是短暫的必經過程,若發現寶寶長時間吃手,請爸媽給予適當地引導,轉移注意力,讓寶寶多與父母的互動,寶寶覺得有趣,便不再動輒將手指往嘴巴塞。父母也必須多與寶寶互動,適度的擁抱與安撫不但給寶寶帶來溫暖的關愛,更能增進他對世界的信賴,消除心中的不安全感,對於寶寶一生的發展都極為有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