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醫生:健康檢查報告要與醫師多談
【大紀元12月16日訊】(中央社記者郭芳贄曼谷特稿)
在全球銀髮族逐漸增多,人類生命逐漸延長時代裡,健康檢查變成非常流行,進入中年後,醫院就容易找上門來推銷做健康檢查,中產階級眾多的台灣、香港、泰國、新加坡等這些正在進入已開發國家行列的亞洲新興國家,不做健康檢查的中年人已是罕見而稀有。
只是,健康檢查的內涵,經常被誤解為只是等到儀器檢驗報告出來後,查證自己的健康狀態。泰國著名的瑪希東大學醫學教授桑特指出,真正健康檢查的內涵是「百分之七十是醫生和檢查人之間的長談,以查出病因和解決途徑,百分之二十是體格檢查,最後的百分之十才是實驗室裡的檢驗」。
桑特教授是最近成立的泰國「全國健康制度改革辦公室」重要成員之一。這個志工團體目的在推動泰人瞭解健康檢查的真正含義,不要讓不肖醫院所誤導而甚至喪命。
這位泰國醫師指出,隨便接受儀器檢驗身體是否有病,不僅浪費金錢,有時還會喪命,且檢驗報告也經常誤導病人,桑特教授說,檢驗報告登載「正常(NORMALRANGE)」時,並不表示受檢人未感染疾病,同樣地,「不正常」也不是證明已經感染這項疾病。受檢人應該向醫師深入查詢一般健康的標準,或是應該了解是否還需要再進一步做其他檢驗,以驗證初步的檢查報告。
例如,吸煙者接到肺部正常的檢驗結果,很容易被誤導為可以繼續吸煙。同樣地,一位八十歲老人的膽固醇度數高達二百七十毫克(正常人為一百五十至二百毫克),就服用控制膽固醇藥是錯誤的,因為還有其他影響膽固醇指數高低的因素,包括壓力、睡眠不足、缺乏運動等。
此外,開刀手術也不能完全聽信檢查報告來進行。年老的男人容易感染前列腺癌,但並不表示健康欠佳,即將去世,且這種疾病可與病人平靜共存,長達十年以上,不必去忍受動刀的痛苦。桑特醫生特別強調,有些疾病可與病人共存共活,若經常治療反可能會使健康更加複雜化,不如與疾病共存而平靜享受餘生。
桑特教授表示,健康是由身體、心理、精神和社會環境等因素組成,只要自己覺得良好,作息正常,就是健康。總之,這位泰國醫學學者認為,若能睡得好,吃得適量,保持正常排泄的腸運作,身體功能運轉良好,就不必再浪費金錢去做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