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9日報導】(據中廣新聞黃玉芳報導)
許多家長一遇到孩子發燒,會使用冰枕,不過衛生署提出一份兒童發燒處置建議,表示睡冰枕不只不能降體溫,反而會讓小病患覺得很冷,要製造更多熱量,特別是孩子如果有代謝疾病,慢性心肺疾病等,更可能造成心肺衰竭,甚至休克,非常危險。
不少家長都在家裡預備冰枕,當孩子發燒拿出來應急,不過臺大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李秉穎表示,發燒是因為人體感染出現發炎反應,這時人腦會認為三十八度才是正常體溫,睡冰枕反而會讓病患覺得很冷,不能退燒。之前就曾經有一位十二歲腦性麻痺的孩子,發燒三十八點八度時,家屬讓他使用冰枕,結果孩子反而嘴唇發黑,呼吸急促,出現呼吸衰竭,差點休克,不得不住進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
提醒當孩子本身有腦部疾病,或心肺疾病等,發燒使用冰枕,危險性會更高。李秉穎說,不只睡冰枕,其他如發燒貼片,酒精擦澡,低溫毯,敷冰毛巾等物理性退燒都沒有效果,一旦孩子發燒到三十九度以上,還是要使用退燒藥的化學退燒方式。
小兒發燒 睡冰枕沒用
【大紀元1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孩子發燒,令父母緊張,不過,醫師表示,適度的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但許多家長習慣使用冰枕來幫孩子退燒,醫師提醒,睡冰枕沒有退燒效果,如果是代謝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病人,反而可能導致代謝機制崩潰或是心肺衰竭。
燒太高會把腦子燒壞?
睡冰枕可以退燒?
高燒不退必須打點滴?
用了退燒藥後又燒起來是退燒藥無效?
衛生署昨天舉辦「打破兒童發燒的迷思」記者會,希望扭轉民眾錯誤觀念,宣導兒童發燒的正確處置。
台大醫院副教授李秉穎說,曾有一位男童在五個月大時感冒發燒,媽媽自行到藥房買退燒藥,結果孩子用藥後出現嘔吐、腦壓上升、陷入昏迷,診斷為雷氏症候群,結果造成腦性麻痺的後遺症。這名個案後來長期臥床,身體不好,十二歲感冒發燒時,媽媽拿冰枕給他退燒,結果出現呼吸急促、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
李秉穎強調,生病發燒是人體保護性的本能反應,很多研究顯示,服用退燒藥會壓抑身體免疫反應,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大量服用退燒藥,反而會增加敗血症死亡率。
★尤其阿斯匹靈的化學構造主要是水楊酸,如果十八歲以下的兒童使用阿斯匹靈當退燒藥,會傷害肝臟與腦部,引起雷氏症候群。
至於許多父母常用冰枕一面幫孩子退燒,一面又蓋上厚棉被,李秉穎認為這相當矛盾,其實發燒的原因是體溫的定位點提高,使用冰枕,違背腦部設定,使得熱量流失,讓病人覺得寒冷,就好比把熱水瓶溫度設定在一百度西,不僅插電加溫,又丟冰塊進去,反而使得代謝加快,強化能量消耗,因此對於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其他酵素缺乏等代謝疾病患者,則更加危險。
李秉穎表示,除非發燒超過三十九度以上,出現抽筋、意識不清、先天體弱,才需要積極退燒,否則一般的發燒只要妥善照料即可,家長不必積極為孩子退燒。
在一般發燒情況下,家長若是發現孩子手腳發冷,可給予適度保暖,若是全身流汗發熱,則需要換成較薄的衣物被褥,如果一味給予睡冰枕、擦酒精、吹電風扇散熱,或把身體包得密不透風,如同雪上加霜,對病情沒有幫助。
何宗融醫師表示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一般感冒發燒用中藥來治療,如果辨證準確的話往往吃個二、三包藥即可痊癒,根本不需服用西藥的退燒藥
中醫治療感冒發燒的原理和西醫不同,中醫認為人一旦受了風寒後因為體表的「風寒邪氣」阻塞了毛細孔而導致體內濕氣、熱氣(即西醫所謂的病毒)無法排出,此時就會出現惡寒(體表的風寒邪氣)而且發燒(體內的濕熱之氣)的症狀。
中醫治療感冒發燒會用一些所謂的「解表藥」,將血液引到皮膚以加速血液循環,幫助毛細孔打開,一旦毛細孔打開了即”邪有出路”,體內的濕氣、熱氣(即病毒)即可散去,於是便可退燒。很多氣虛而無力出汗的患者,中醫會於解表藥中加入補氣藥,待氣足則可逼汗而出,補氣藥又可提升抵抗力,抵抗力強病毒自然無法生存
感冒發燒濫用退燒藥會壓抑身體免疫反應,所以退燒藥沒事不要亂吃,應該說,所有的西藥對身體都有副作用,所以沒事不要亂吃西藥,這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