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神不歸舍易失眠
作者: 張雅芳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4月25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張雅芳】
最近物價高漲,失眠人口激增。勝昌製藥廠總經理李威著表示,失眠在中醫稱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等。中醫理論認為心主神明,若氣血陰陽失調,導致臟腑功能紊亂,神不歸舍就會失眠。
失眠屬於現代醫學中的神經官能症。輕症表現為入睡困難、多夢與易醒,嚴重者可整夜無法入睡,如果長期依賴安眠藥,最後一定傷到了肝、腎系統。失眠對人體健康有不良的影響,除了導致疲倦、煩躁、憂鬱、黑眼圈等症狀,更可能誘發心梗、中風、內分泌失調、精神衰弱等疾病。
李威著指出,中醫對失眠的臨床症狀有虛實之別,虛証大多由於陰血不足或氣血兩虛,治療多以滋補肝腎或益氣養血為主;心脾兩虛型的患者會出現多夢淺眠易醒、心悸無神、健忘、頭暈目眩、四肢無力、疲倦、臉色蒼白、胸悶沒胃口,可服用歸脾湯。
陰虛火旺型的病人會出現頭暈耳鳴、口乾舌燥、心悸不安、精神焦慮、易怒、健忘、腰酸夢遺、手心腳心煩熱,可服用知柏地黃丸、天王補心丹、黃連阿膠湯。
心膽氣虛型的患者則會出現多夢、容易驚醒、恐懼、心悸氣短、倦怠、形體消瘦、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口乾咽燥,可服用酸棗仁湯、養心湯、定志丸。
實証宜清火化痰,消導和中;痰熱內擾型的病人容易受到情緒影響,想太多,入睡困難,煩躁不安,胸悶、沒胃口、心煩痰多、口苦目眩、便秘,可服用溫膽湯加黃連、瓜蔞。
肝鬱化火型的病人會出現心煩口苦、便秘、急躁易怒、徹夜不寐、胸悶肋痛、口渴喜飲、不思飲食、目赤耳鳴、小便黃赤或頭暈目眩、頭痛欲裂,可服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或加味逍遙散。
胃氣失和型的患者通常睡前飲食不節,消化不良,胃氣不和而致失眠,治療可用保和丸或越鞠丸加味。
要保持良好的睡眠,除了正統中醫藥的預防治療外,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很重要,睡前避免刺激性的嗜好品,如濃茶、咖啡、可樂等。避免日夜顛倒作息不定。保持適度運動習慣,但不宜睡前過度運動讓神經太興奮。晚餐切勿吃太飽以免增加腸胃負擔而擾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