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柏森耳鼻喉科診所濫用類固醇事件
一名自稱是高柏森耳鼻喉科診所離職員工的民眾爆料,該診所濫用類固醇治療感冒病患,他並出具該診所內部的藥名對照表,指為掩飾開類固醇,該診所還使用「化痰藥」或其他自創奇怪的藥名企圖掩蓋。
兩名《蘋果日報》記者前往該診所佯裝病患看診,現場多為小兒病患,記者佯稱喉嚨痛及鼻塞,當天看診的 林姓 醫師問診後,說女記者是感冒引發過敏、男記者則是小感冒,施以蒸喉及蒸鼻治療後,開領藥單要記者到診所二樓「向上」藥局拿藥。
記者核對領藥單,發現藥名DECRYXIN及IPON的藥,即為對照表上類固醇用藥Dexamethasone及Prednisolone;記者特地詢問藥師徐志昌含有哪些藥,他答:「有化痰、止痛、消炎跟咳嗽藥!」記者隔日打電話再詢問徐志昌所領的藥是否有類固醇,他答:「沒有!」
《蘋果日報》記者將兩份藥原封送至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進行藥物檢測,確認粉紅色圓錠藥是類固醇Dexamethasone,淺藍色圓錠則是類固醇Prednisolone。被民眾踢爆濫用類固醇治療小感冒,不但欺瞞民眾藥名,還對才兩個月大的嬰兒開類固醇。
台北縣衛生局派員前往該診所了解,並帶回藥物進行檢驗,調 查 醫師是否濫用類固醇。衛生局表示,醫師濫用類固醇已經違法,若又在病歷上造假,將涉及偽造文書罪。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曾聽過診所醫師喜歡開類固醇說法,因為類固醇可讓發炎症狀較快消失,「但類固醇會干擾免疫系統,導致病人受病毒感染,讓治療更為棘手,在醫學上是不鼓勵的做法!」
榮新醫院副院長、 家醫科 醫師何一成說,類固醇是治療自體免疫疾病、氣喘、過敏等用藥,有抗過敏、抗發炎作用,但會造成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長期服用會有月亮臉、水牛肩或中廣型肥胖等庫欣氏症候群症狀。台灣曾有病患因長期服用類固醇,造成髖關節壞死病例。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連瑞猛表示,「藥師不應該欺騙病人。」如果明明有類固醇,藥師卻騙病人沒有,可送交藥師懲戒委員會審議,最重可吊銷藥師執照。
醫藥分業十年了,結果有沒有用?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這種濫用(美國仙丹)情形屬實的話,那該診所藥師的心態為何?著實讓人倍感納悶與難過:
一.為保住飯碗嗎?
二.為保住高額薪津酬勞嗎?
三.為保住與醫師情誼嗎?
四.不知道診所頻繁使用類固醇的狀況嗎?
五.為爭取門前藥局的利潤嗎?
諸多的疑問納悶藥師為何願意配合演出?
諸多的揣測難過藥師職業道德勇氣抵不過個人私益嗎?
但是到底是什麼原因,逼得這些醫師要自甘墮落,偽造病歷能做,難道不能用假藥?為何正正當當的醫療行為不能夠受到民眾青睞,而黑心的行為反而門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