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補鈣,能吸收才有效 台灣一半的人都缺鈣


作者: 文/連以晴 | 常春月刊 –  2012年5月14 下午1:22


長期缺鈣之下,將會造成身體機能下降,以致衍生多種疾病,因此,美國才有營養學家提出「缺鈣是人體各種病源的主因」的論調。


 


據調查,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每9人就有1人罹患骨鬆症,65歲以上女性更是每4人就有1人罹患,且一般民眾對鈣質的攝取不足,長期缺鈣之後,除了骨鬆症上身,還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影響?而女性35歲後骨量開始流失,停經後速度更快,不得不特別注意。


 


鈣是人體必需礦物質中的一種,從幼童到成人、再到老年人,都需要鈣質來觸發體內系統運行,包括免疫、神經、循環、消化、內分泌等,鈣質肩負著重要的生理機能,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衛生署建議國人每日鈣的攝取量應為1,000mg,但是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發現19~64歲,平均男女鈣的攝取量分別為611mg563mg,僅達到每天鈣質建議量的50~70%。長期缺鈣之下,將會造成身體機能下降,以致衍生多種疾病,因此,美國才有營養學家提出「缺鈣是人體各種病源的主因」的論調。


 


鈣質的兩大作用


1 以骨鹽的形式成為身體支架:


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占骨骼重量達40%以上。


 


2 以離子的形式參與生理功能與代謝作用:


血漿中的鈣約48%為離子形式,若血鈣濃度下降,導致神經組織太過興奮,就會導致手足抽搐。而骨鈣則可幫助協調血鈣濃度,當血鈣濃度太低時,骨鈣立即補充,保持平衡狀態,維持生理機能。當血鈣濃度到達一定數值後,多餘的鈣就會儲存在骨骼當中,或從尿液中排出,因此,骨鈣又被稱為「人體鈣的儲存庫」。


 


與身體各處息息相關


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人體所含的鈣約占體重的1.5~2%,約有99%以上的鈣,存在於骨骼及牙齒中,其餘散布在體液與組織器官中。當血鈣濃度過低時,副甲狀腺素會調節骨鈣補充,這個過程稱為「骨質分解」,當血鈣增加時,骨鈣相對的就會減少,一旦血鈣與骨鈣濃度沒有維持恆定狀態,就會造成疾病。因此,適量補充鈣質,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不論是心臟跳動、骨骼形成、肌肉收縮、神經運動等,都需要有鈣質的介入,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鈣質沉積在骨骼上的速度(學名:鈣化速度)與骨鈣游離到血液中形成血鈣的速度(學名:游離速度)也會有所差異。


 


像是嬰幼兒、青春期的鈣化速度,會比游離速度來得快,因此可以儲存骨本;但成人的鈣化及游離速度差不多;而老年人則是鈣化速度會比游離速度慢,骨質流失快。


 


 


長期破壞血鈣平衡,就可能造成高血壓、動脈硬化、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神經退化疾病等慢性疾病,因此,劉怡里建議,應依照衛生署提供的鈣質建議量,針對自己的年齡補充足量的鈣質,避免鈣化速度不及游離速度,提早流失鈣質。


 


各年齡層的鈣需求


不同年齡層需要鈣質的功用不同,因此,缺鈣時衍生的疾病也不盡相同:


 


嬰幼兒及兒童


嬰幼兒時期,骨骼中的鈣質每年會完全汰舊換新一次,充足的鈣質補充,是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


 


1 此階段需要大量的鈣質以發展骨骼成長,因此,一旦缺乏鈣質,就容易罹患佝僂症,骨骼會變軟、變形,致使骨骼無法支撐身體重量,身材會比同年齡的人來得更加瘦小、生長遲緩。


 


2 鈣質與神經調節功能有關,如嬰兒鈣質吸收不足,容易在夜間出現盜汗、夜間驚叫啼哭的症狀。


 


3 兒童正是長牙階段,缺鈣將會導致牙床內質無法達到足夠的堅硬程度,而且也會造成生牙時參差不齊或上下牙咬合不正,在咀嚼食物時牙齒因不夠堅硬,無法抵抗咀嚼時的磨損,容易發生牙齒鬆動、崩塌、甚至脫落。


 


4 鈣質控制飲食中蘊含營養素進入細胞膜的能力,胃中的消化液含有大量的鈣質協調吸收營養素,如果缺鈣,可能會有食慾不振、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形發生。


 


青春期


骨本是要長期累積的,人的一生當中所需的骨本,約有40%是在青春期獲取,因此在這個階段,鈣質不只做為系統運行的媒介,同時還要儲存以因應未來使用。


 


1 青春期的孩子常會在睡夢中發生肌肉痙孿的現象,即俗稱的「抽筋」,大多數的家長會解釋為「正在長高」,其實這有可能是缺鈣所造成。


 


2 正在生長的階段,鈣質補充當然跟「長高」有關!與嬰幼兒時期相同,缺乏鈣質會造成生長遲緩,如果希望孩子與「林書豪」一樣高大,鈣質不可少。


 


3 學習階段頭腦運用頻繁,但缺乏鈣質時將容易有疲倦感、煩躁、精神不易集中,阻礙學習能力。


 


4 缺鈣時會引起神經肌肉的興奮感,使得眼外肌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再加上青少年使用電腦、看書頻率高,使得近視機率增加。同時,美國研究也證實,血鈣不足時,眼球壁的彈性也會受到影響,眼軸長度過長的情形下,就會造成近視。


 


成年人


臨床醫學證實,鈣質與許多慢性病相關,成年人保健正是預防慢性病發生的最佳時期。


 


1 體內鈣質不足時,將對肌膚結構造成不小的影響,輕微者可能會使肌膚失去光澤與彈性,引起過敏現象,嚴重者還會產生乾癬、搔癢、皮膚脫屑的病變,鈣制劑常見於治療蕁麻疹、濕疹等皮膚疾病。


 


2 美國一項長達13年的研究證實,缺鈣會造成高血壓。研究中發現,每天攝取1,300 mg鈣質的人,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每天只補充900mg鈣質的人少了12%之多。


 


3 研究顯示,由於鈣質可以調節神經傳導,對於有經痛的婦女,適量補充鈣質,有助減緩經期症候群。


 


4 當神經緊張、肌肉緊繃、情緒亢奮時會造成失眠症狀,鈣質幫助情緒平復、神經鬆弛,是助眠的好幫手。


 


5 美國一項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鈣吸收量高的婦女比低攝取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21%,顯示補充鈣質與預防糖尿病可能有正相關性。


 


6 根據發表在《英國營養學期刊》上的研究,補充鈣質有助於減重。


 


孕婦


胎兒的營養都是由母體供應,懷孕期間足月胎兒所需的鈣質,超過8成以上是在最後3個月獲得,且8個月後胎兒的牙齒與骨骼快速發育,需要更大量的鈣質,因此,懷孕婦女如果沒有吸收更充足的鈣,將影響母體與胎兒健康甚鉅。


 


1 鈣可以維持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當媽媽缺鈣時,新生兒會出現水腫現象。


 


2 缺鈣影響免疫系統的健康,新生兒較容易有體弱多病的現象。


 


3 對於孕婦來說,由於懷孕時鈣質流失多,產後可能會發生牙齒鬆動、掉落情況。


 


4 懷孕中期若缺鈣,多有抽筋、腰痠背痛、水腫等症狀。


 


老年人


身體老化影響老年人代謝能力,胃腸吸收能力也會相對減弱,因此,鈣質吸收大不如前,再加上老年人腿部肌肉退化,容易跌倒,導致骨折等時有所聞,更顯得鈣質在此階段的重要。


 


首當其衝就是骨質疏鬆,俚語的「老倒縮(台語)」就是因為骨質流失,導致骨骼嚴重鬆散,身高縮水、駝背,儼然成為老化代表作。


 


根據調查,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每9人就有1人罹患骨鬆症,65歲以上女性更是每4人就有1人罹患,成為老人常見疾病,更是奪走寶貴生命的危險因子。


 


從飲食著手,補鈣很簡單


劉怡里表示,缺乏鈣質對人體健康將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其實鈣質補充並不難,只是需要有足夠的維生素D配合,才能吸收最完整的鈣質。


 


骨骼健康也需要具備多種營養素,包含蛋白質、維生素VDK、鉀、鎂、鋅、銅、錳等。因此多做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多運動,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並幫助鈣質吸收,是不論任何年齡的人,都應該盡量做到。此外,從飲食方面著手,更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台灣民眾對鈣的攝取普遍不足,這在社會經濟如此發達的台灣社會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期待民眾更重視鈣攝取,減少因為缺鈣而帶來的疾病,保有一個健康的人生。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50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n930 的頭像
    lon930

    德昌中醫部落格

    lon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