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0325日 訊】(大紀元張秉開綜合報導)


美國醫學家最近的一項臨床研究認為,患者每次就診所作的常規血壓測量很容易造成高血壓病的誤診和漏診,因此就診可以不進行測量血壓;而有的醫生擔心,不做血壓測量會延誤高血壓的診斷。


 


據報導,在美國《家庭醫學年刊》(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3月號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醫學家通過分析400名患者五年的臨床數據,得出結論:目前的每次就診測量血壓的做法(最多一年測幾次血壓),會導致更多的錯誤診斷;針對血壓高而不是真正高血壓的人,不必要每次就診測量血壓。


 


研究人員分析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的梅奧診所記錄的68例高血壓和372例無高血壓的血壓測量情況。根據每次就診的血壓讀數,能確診高血壓的只有68例,而被錯誤診斷為高血壓的高達110例,因為測量時血壓的波動。而且,對於真正的63例高血壓患者,卻在就診當日因為血壓測量讀數正常,被醫生判斷為無高血壓。


 


主導研究的醫學家格雷戈裡.加里森(Gregory Garrison) 是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的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醫生。他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和研究,認為每次就診時的血壓測量往往沒有遵循正確的程序,所以從臨床診斷的角度講,這時血壓的測量結果是不准確的,那麼就會導致很多人被誤診為高血壓,而真正有高血壓的卻會被漏診。


 


加里森還說,就診時量血壓所導致的誤診會使人產生焦慮、不必要的反覆就診和實驗室檢查等弊端;而醫生又會因為缺少其他的檢查依據,將本來有高血壓的患者排除在外。


 


美國退伍軍人醫療中心(Veterans Affairs Medical Center)田納西州孟菲斯分處預防醫學部的主任威廉姆.庫甚曼(William Cushman)醫學博士認為,不做血壓測量會讓人擔心延誤診斷。


 


他說,血壓測量次數多一些雖然造成不必要的醫療費用和患者的擔心,但通常不會傷害患者。而且,如果不經常測血壓而導致不能鑒別一些真正的患者,這可能是個更大的問題。


 


但是,加里森相信,較少的測量血壓次數和嚴格的分析各項檢查數據會有助於高血壓的確診。因為大多數人的高血壓發病過程緩慢,即使遲延診斷幾個月或一年,也不太可能有明顯的不良後果。


 


而且加里森和他的研究同事們發現,如果在就診時多測幾次血壓,即使數據可能不准確,也可能減少一半診斷的失誤。


 


診室測量血壓的不准確原因有多種,如病人的姿勢、臂的擺放位置、是否在測量前最少休息五分鐘、患者的輕度心理壓力、以及對醫生的緊張反應即「白大衣效應」等等。


 


美國政府的疾病預防服務工作組(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也建議,那些患高血壓的風險較低的人每兩年做一次血壓測量篩查,高風險的每年一次即可,不必太頻。


 


通常,高血壓就是指血壓增高而導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器官的改變,但是,血壓增高並不一定是醫學認為的高血壓病,醫生還必須考慮其的因素如年齡、家族史、各種化驗、體格檢查等等,才能確定是否為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減輕心理壓力、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體育鍛練、戒除煙酒等不良的生活嗜好會減少患高血壓的機會。而且,這些對於已經患有高血壓的人也很重要。心情愉快、作息規律、勞役適度能夠減少用藥、減慢病情發展、減少高血壓併發症等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n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