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人醫療輻射暴露量 逐年增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台北報導 2011/12/14


 


長庚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董傳中昨天指出,台灣民眾做斷層掃瞄和心血管介入性X光透視等放射性輻射醫療檢測的比率逐年攀升,至二○○八年,台灣每人接受的年平均醫療輻射劑量達七四毫西弗,等於每個人一年就會照一張X光攝影,雖不會造成立即危險,建議民眾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檢查。


 


董傳中表示,這代表台灣醫療漸趨發達,台灣的醫療程度已和歐、美同等級,醫療輻射的使用量也差不多。但有很大比率的醫療輻射暴露可能只是「熱門」檢測,未必需要,建議民眾經由醫師評估、分析後再做相關檢查,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輻射。他同時反對醫院主動打廣告、要民眾去醫院做電腦斷層或心血管介入性X光透視,表示醫師也要有輻射防護的心態,不能把輻射醫療檢查變成商品。


 


董傳中是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與美洲保健物理學會台灣總處舉辦的「二一一輻射效應國際研討會」上作了上述表示,該研討會邀請十一位國、內外專家討論福島事件後的環境影響、流行病學調查等主題。


 


董傳中研究衛生署一九九七年至二○○八年的資料,發現台灣民眾的醫療輻射暴露逐漸升高,至二○○八年,斷層掃瞄和已達醫療診斷輻射總量的一半,心血管介入性X光透視也達百分之十六二,相關結果已於今年刊登在國際期刊《醫學物理》。


 


 


 


醫療輻射先照CT再說變相醫院搖錢樹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1/12/14


學者研究發現,國人每年接受電腦斷層(CT)掃描所接受的輻射暴露量,已超過全年醫療輻射總量的一半;對此,國內的放射科專家並不表意外,因為許多醫師一旦發現病人有問題,多半「先照CT再說」;加上部分健檢中心大力鼓吹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查,或者拿正子電腦斷層(PET/CT)掃描當作癌症篩檢的利器,都造成國人接受醫療輻射暴露越來越高。


 


健保局統計,國內每年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患者多達一百廿萬人次,而且逐年增加。一名醫學院教授表示,雖然健保局近年來嚴格審核三個月內重複受檢的給付,並鼓勵各醫院資源共享,但許多醫院似乎把電腦斷層當做「搖錢樹」。


 


CT幾乎已變成「例行檢查項目」,這名教授分析,主要是年輕一輩醫師越來越依靠影像檢查做診斷,病人一送到急診,往往捨理學檢查就先開檢驗單,另外,也有醫師擔心醫療糾紛上身,也都採取防禦性醫療,開全套的檢驗、檢查,當然少不了CT。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界人士指出,近年來醫界許多檢查都採外包制,或由儀器廠商免費提供醫療設備,再和醫院拆帳,此舉促使醫院競相引進高科技儀器,各醫院標榜引進最新的二五六切或六四切的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或是正子電腦斷層當健檢利器,都吸引不少病患自費健檢。


 


不過,台大醫院核子醫療部主任曾凱元表示,雖然國人照電腦斷層的醫療輻射量比率日高,但也不可忽略低劑量電腦斷層和乳房X光攝影,是肺癌和乳癌篩檢的重要工具,不可因噎廢食,也就是根據醫師臨床判斷,如果是非必要檢查,連一張X光也是多餘的。


 


至於成人健檢是否該照電腦斷層?他表示,新一代的電腦斷層多半朝降低輻射劑量去設計,但是否越貴的檢查越好,其實必須視個人有無家族病史、是否屬於高危險群才去受檢。一名醫師也舉正子攝影為例,由於它的偽陽性高,有人反而一直籠罩在罹癌的陰影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n930 的頭像
    lon930

    德昌中醫部落格

    lon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