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情緒管理 從小累積孩子的抗壓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年輕人常被貼上「草莓族」的標籤,而面對挫折、壓力的能力應該從小培養,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的自殺通報資料顯示,推測現代學子面對情緒挫折而有自殺想法的年齡層正在逐漸下降。
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呼籲,時間不夠運用的現代家長們,其實只要注重孩子從小的情緒管理與面對挫折的態度,就能避免青少年期學子以自殺來解決情緒挫折!
現代父母的忙碌,已開始壓縮到陪伴孩子的時間,拉大了親子的心理距離,青少年學子很容易因一般生活事件中所引發的人際關係挫折而衍生自殺想法,所以,父母透過平日的家庭親子互動、校園人際互動,協助青少年學習面對情緒挫折的技巧會是最好的開始。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提供現代父母培養學子情緒管理的小叮嚀。
面對孩子強烈情緒的表達,許多父母因為過於想幫忙而焦急,以致於讓孩子感受到被拒絕,或是被責罵的挫折,也因此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與衝突,導致孩子不想向父母表達情緒困擾,進而迫使孩子獨自面對情緒困擾而有負向的想法或是錯失求援的機會。因此,父母在面對孩子抒發情緒時,可以先平穩自己的焦急情緒,以接納的態度讓孩子的挫折情緒有可以抒發的空間。
父母必須「打從心底」接受孩子必須經歷長大的獨立過程,與承受過程中的跌倒與哭泣,放手讓孩子藉由探索與嘗試中學習抗壓力與增加挫折忍受力,也才能增強孩子面對環境的應對能力。
孩子有時可能會因為發展過程多變的特性而有莫名的自責、羞愧、傷心、罪惡感,及疑問等複雜心情;這些埋在心中的沈默信息是需要從平時的生活中去觀察了解,必要時尋求醫療及心理衛生資源,請專家提供諮詢與協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