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要 看中醫?


作者: 文/常春月刊 | 常春月刊 –  2012年3月8 下午9:20


生病時,有人因為擔心西藥的副作用,或者是曾經看過西醫,病情卻沒有好轉而改求中醫,到底西醫與中醫的差別在哪?中醫治療的效果又如何?民眾對中醫有什麼期待?


 


中華文化擁有五千年的歷史,累積了一套與西方不同的養生哲學,中醫正是延續古老智慧最有利的證據之一。相較於西醫「辨病論治」,以治療疾病症狀為主的治療目標,中醫的「辯證論治」特色則是強調以全人觀、整體觀論治,就像是可以天天活用的生活智慧。


 


時代日趨進步,以往中西醫相互敵對的現象早已消除,現在更有許多醫院強調中西醫合治。對民眾來說,無論求治中醫或西醫,只要能善於利用兩者之專長及特色,選擇對自己最適合的醫療方式,就能保持健康,達延年益壽之效。


 


 


中醫主在消病根,重視身體調理


中醫與西醫可說是兩個不同的醫學理論體系,無論是醫師的養成教育、對疾病的看法與治療的方式等皆不盡相同,兩者雖都以治癒為目標,但中醫較偏重辨證論治,認為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受到外邪入侵或因為七情內傷,破壞了體內的平衡所導致,因此認為「病徵只是內在臟腑經絡失去平衡的外在表現」,必須要徹底消除病因,才能達到完全治療的效果,這也是多數中醫師認為——「中醫不是在替病人治病,而是幫助患者調理身體,才能徹底恢復身體健康」的立論基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中西醫師陳建宏指出,中醫在論治上,是依個人症狀的表現與體質來開立處方,具體來說,療效比較整體,也較能去除病根。


 


過去,無論是在中醫門診或坊間的中醫診所中,大多不採分科醫治,現在,隨著看中醫的人數愈來愈多,許多大型醫院為了就醫方便,也漸漸朝向西醫的分科方式,大致分成內、外、婦、兒、針、傷等六科,對於疾病的診斷與醫治,則是利用「望聞問切」的診病方法,並以「砭針灸藥」為治療方式。


 


許多人以為中醫的藥效慢,不能馬上解除症狀,誤解急症的患者不適合看中醫?對此,陳建宏不以為然,他說明這樣的觀念其實是錯的,「中醫也有對付急症的藥物及治療方式,這與疾病的種類與特性有關。」就以感冒來說,只要診斷正確、對症下藥,只要吃1~3天的中藥,症狀都能有所改善並解除,「只是大家不知道感冒也可以看中醫,」反而是一些慢性疾病或者因機能退化所導致的疾病,病患可能在看過西醫後無效,才願意給中醫治療,也因此會有此錯誤的認知。


 


其實,除了在外科及感染等方面,中醫比較不如西醫般的有效神速,但在許多病症的急救中,中醫的針灸和手法卻能有效控制病情,讓病人轉危為安。


 


中華民 國中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 陳潮宗 醫師便指出,現代的中醫醫術中,也能如西醫的外科手術,以小針刀來撥經開刀,且這已在國外風行許久,此外,無論在國際間的醫療期刊雜誌中,也有許多記載指出,中醫的針灸確實具有實際療效,並已受歐美等先進國家推崇使用。


 


因此,千萬別以為中醫只是輔助醫療,應該是「無論中西醫都有高低手,每科也各有專精,只要找到對此技術有專研的醫師,都能達到西醫的治療效果。」


 


中醫看診5大熱門疾病


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2010年對就診人數所做的統計調查顯示,在臨床上,看中醫較集中的科別,若不分性別,前5大熱門疾病分別為:


1 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 
2
軟組織疾病(如肌肉疼痛、肌肉發炎等)。 
3
自主神經性疾病(如壓力造成的失眠、疲倦、倦怠等)。 
4
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如胃痛、便祕、腹瀉等)。 
5
關節性疾病(如關節炎、風濕性疾病)等。


 


陳建宏指出,過敏疾病會排名第一的主因,多半是民眾對西醫的治療效果有疑慮,或者對西醫的用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放心(如擔心使用類固醇),或者為能達到改變體質而求助中醫。


 


此外,由於中醫對上述5大熱門疾病的治療手法不只是單純的藥物治療,還有針灸、藥飲及食療等,甚至有敷貼的方式,可以適應不同需求的患者。


 


陳建宏說, 從中 醫師的角度來看,一般會來看中醫的民眾,可大致分成兩類人,一種可能已在西醫求治過,但效果不好而來求診,也有少數人是對西藥的味道或副作用無法接受而來,其餘則多為輔助角色,希望能達到改善體質的功效。


正確來說,小從能治癒的感冒,大到醫治困難的癌症,中醫都可從主要治療及輔佐角色兩方面著手,幫助並提供患者整合型的治療方式,達到治癒的效果。


 


中西醫併治更具療效


中西醫治療疾病各有優劣,現在亦有許多病症採用「西醫辨病、中醫辨證」的中西醫合併治療方式,以收截長補短、相輔相成之效。


 


以癌症化療患者來說,已有相當的臨床研究證實中西醫合併治療,可以降低化學治療的副作用,達到較好恢復效果與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方面,而現行結合中西醫合併的治療方式,臨床上則以處理各種慢性疼痛病人,或對許多致病原因不明甚至複雜的病人居多。


 


陳建宏提醒,在工作壓力及生活緊張下,有絕大多數民眾都出現「亞健康」狀態,「總是覺得怪怪的,但又檢查不出疾病時,這時最適合看中醫。」他建議,對於中醫效果仍有疑慮的民眾,可採行分階段的中西醫合併治療方式,例如,對於不適合開刀的患者,可以先以中醫調整身體,等體質調養好之後再去西醫看診、做檢驗或開刀,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來說,將可達到加分的功效。


 


至於民眾若同時求助中西醫時,是否有須特別留意的地方?兩位中醫師均指出,「若採中西醫併行治療,務必同時告知兩 方 醫師」。


 


陳建宏以自身即為中西醫師的角度解釋,中西醫著重的重點不同,民眾應該先了解哪種治療方式對自己的幫助最大,再決定使用何種治療模式。


 


雖然中藥的副作用低,但同時併用仍有潛在的風險,因此,若要在同一時間服用中西藥,至少要錯開1~2小時,這是因為胃部排空食物大約需要2小時左右,把吃藥時間錯開,比較不會在胃裡產生交互影響的作用。其他若有不能在同一時間內一起使用的藥物,就必須諮詢處方的中西醫師與詢問中西藥師。


 


此外,若平常有吃任何西藥的患者,也要在就醫 時告知 醫師,才不會讓兩種藥物發生加乘或抵銷的反效果,最常見的就是阿斯匹靈屬於活血藥物,但中藥中有許多活血化瘀藥材,兩者合用,就容易增強抗凝血的功能。


 


陳建宏提醒,這些用藥禁忌不一而足,民眾雖無須記憶,但若能有所認知,對病情都有幫助,但更重要的是須及 時告知 醫師正在服用的藥物內容,才能避免反效果。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4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n930 的頭像
    lon930

    德昌中醫部落格

    lon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