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後還會膽絞痛?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有許多膽囊炎和膽結石患者,由於膽絞痛反覆發作,或膽石症併發黃疸甚至急性膽囊炎,不得已做了膽囊切除術。大部分患者在切除膽囊後解決了問題,但還有一小部分患者在手術一段時間後又有上腹痛發作。此時疼痛可在右肋下,亦可在上腹部(心口處),性質和原來的膽絞痛差不多,故稱為膽樣疼痛。疼痛可向兩肋部和背部放射,有的還伴有反覆發作的胰腺炎。這些病人經B超檢查,膽管內並無結石,也沒有腫瘤等引起膽管堵塞,只是總膽管稍有增寬(正常總膽管直徑在 6毫米 以下,膽囊切除後可以稍大一點,也不能超過 8毫米 )。於是常被診斷為“膽道痙攣”、“十二指腸乳頭狹窄”、“膽囊切除術後綜合症”或“復發性胰腺炎”等。
為什麽在膽囊切除術後還會有膽樣疼痛發作?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膽囊切除後的患者,有些會發生膽管擴約肌運動功能障礙,尤其是膽管口的擴約肌(醫學上稱為“奧狄氏擴約肌”)的壓力升高,阻礙膽汁和胰液流出,因此產生疼痛。這種運動障礙現名為奧狄氏擴約肌功能障礙。
奧狄氏擴約肌功能障礙常發生在膽囊切除後3~5年,亦有術後數月即可發生,發病率約在10%左右,以女性為多,表現為反覆發生的膽樣疼痛,有些伴有血清轉氨酶、膽紅素、鹼性磷酸酶及澱粉酶等血生化檢查專案的一過性升高(不發作時即可下降)。如做B超,可發現總膽管擴張,直徑大於1 0毫米 ,胰管擴張,頭部胰管直徑大於 6毫米 。如做逆行胰膽管造影,可見造影劑排出時間延長。有了以上情況時,就應考慮有奧狄氏擴約肌功能障礙存在。
當然,要診斷奧狄氏擴約肌功能障礙,需要先排除上腹痛更常見的病因,如總膽管或內膽管結石、潰瘍病、反流性食管炎等。如為胰腺炎應先除外暴食、過量飲酒、高血鈣、高血脂和病毒性感染等因素。
如果經過檢查排除了以上原因,B超檢查又證實總膽管有擴張存在,就要考慮進行最有診斷價值的奧狄氏擴約肌測壓了。經過測壓發現奧狄氏擴約肌壓力增高,在4 0毫米 汞柱以上,或傳導方向不協調,有逆蠕動,則奧狄氏擴約肌功能障礙的診斷基本可以確定。
確診之後,治療並不複雜,只需要在內視鏡下將緊縮的擴約肌用電刀稍稍切開一點兒就可以了。這樣膽汁和胰液流出暢通,就不會再發生疼痛了。當然,這種治療需要有經驗的醫生嚴格選擇適應症。
希望有以上不適的患者,尤其是膽囊切除後還有上腹或右上腹疼痛且反覆發作的患者,及時到醫療水平較高的醫院就診,以爭取早診斷、早治療,免受反覆發作的膽樣疼痛的痛苦。
(孟禮英/健康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