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紅素有點高,是不是得肝病了? 簡介吉伯特氏症候群
檢查單上幾乎所有的檢查都正常,只是在總膽紅素那項,明顯以紅色字標示著3.2 mg/dl,沒有B型肝炎,也沒C型肝炎,更無貧血現象,紅血球大小也正常。這怎麼一回事,身為腸胃科醫師不由想起一個常被忽略的症候群。
要知道肝功能檢查中包括了膽紅素,膽紅素依照代謝與水溶性特點又可分成直接膽紅素與間接膽紅素,也可以稱之結合型膽紅素與未結合型膽紅素。紅血球的血色素代謝後,轉變為未結合型膽紅素,在經由肝細胞攝入,藉由膽紅素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酵素的作用,變成結合型膽紅素排出肝細胞至膽道,再流入腸道。而這個年輕人就有可能是屬於未結合型膽紅素會上升的吉伯特氏症候群 (Gilbert's Syndrome)。
這症候群除了可能會有黃疸,未結合型膽紅素上升外,不會有其它肝功能異常現象,理學檢查全部正常,幾乎不會有明顯症狀,或是影響到生的存活。
流行病學上,患者性別以男性居多,男女比約在1.5:1至7.3:1之間不等。這症候群臨床特點常是在青春期前後,或剛成年期間被發現,絕多數人都是在體檢或常規生化檢查時意外發現,總膽紅素值與未結合型膽紅素濃度超過正常。而血清裡總膽紅素值也會呈現波動性起伏,大概在1.2至3mg/d之間,極少超過 5m g/dl,而且不只會有每天的變化,也有報告說有季節性的差異,少數女性吉伯特氏症變異型患者月經前黃膽會有加劇現象。
典型有吉伯特氏症的人,特點是長時間的飢餓與運動就會使膽紅素升高,所以常隔夜空腹抽血時就發現不對,餓愈久指數上升可能愈明顯,此外手術、發燒、感染、過度勞累、飲酒,等等壓力環境也會上升。反之,增加卡洛里的攝取,則可改善此病。
病裡檢查上,有此症候群的人肝生檢常無特異性變化,肝臟細胞裡膽紅素的貯存及分泌也沒任何無改變,有些學者則在以電子顯微鏡觀察時,發現肝細胞的平滑內漿網狀系統會有變化,有的報告則否,還須更多觀察。生化檢查上除血液裡未結合型膽紅素會輕微上升,少有其它異常。雖然此症不會有明顯問題,有些學者以為此症候症與新生兒黃疸有某種關聯,一些代謝途徑與膽紅素相似的藥物可能也會受影響。
臨床診斷上,在下此症診斷前,必須先排除疾病的可能性。一般方法可以先監測血清中的總膽紅素與未結合型膽紅素濃度來評估。其它的確認方法,包括激發測試,例如限制卡路里及菸草酸測試就常被採用。這兩方法都是利用在空腹,或注射煙草酸時,再檢驗未結合膽紅素,吉伯特氏症的人會較正常人高,可惜特異性仍嫌不足,有時與一些溶血性貧血還是不易區別。
在台灣由於病毒性肝炎的盛行,與許多隱性的地中海型貧血、蠶豆症的患者,愈來愈多的酒癮患者,更是容易混淆,須小心注意。此外也可利用對一些藥物代謝反應,是否能加速未結合型膽紅素排出,作為診斷工具,例如 phenobarbiturate 之屬,但臨床運用並不普遍。
吉伯特氏症候群或許也是台灣相當普遍的問題,這些人輕微高膽紅素增高的現象有可能會終生存在,但這並不會增加病人罹患其他疾病的機率,統計上也不會影響到壽命。
因此臨床上若發現病人屬於輕度未結合型膽紅素增高,且無其他全身症狀與異常,亦無溶血現象和肝機能障礙,在細心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後,就應想到此症候群,其實每半年追蹤其血清生化學檢查,倘若連續2至3次都無明顯異常或變化,應可確定診斷,不必擔心。
吉伯特氏症,定期追蹤看看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