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膽囊切除後,為何還會長結石?


一年前,先生因患膽石症接受了膽囊切除手術,術後一切正常。可沒想到,最近類似膽石症的右上腹痛又出現了。


 


先生很納悶:明明已經沒有膽囊了,為什麼還會腹痛?去醫院做B超檢查,結果醫生在其膽管內發現了結石。這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聽聽醫生是如何解釋的。


 


膽石症在我國是常見病,患病率為7%~13%膽結石可出現在膽囊、肝外膽管(膽總管和肝總管)或肝內膽管中。根據膽結石中所含的化學成分,膽石主要可分為膽固醇結石和膽色素結石兩種。


 


膽囊切除後,膽石還會不會再長?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結石成分入手、具體分析。


 


膽固醇結石不會再長


膽固醇結石多位於膽囊內,主要成分是膽固醇結晶和糖蛋白基質,可夾雜少量膽紅素鈣。膽固醇不溶於水,必須借助膽汁酸和磷脂的助溶作用,纔能分散溶解於膽汁中。


 


目前認為,膽固醇結石的形成,致石膽汁和膽囊兩者缺一不可。膽囊為致石膽汁提供生成沈淀的場所,使其沈淀,並有時間固化成石。膽囊切除後,盡管致石膽汁依然存在,但因為缺少了生成膽石的場所(膽囊),膽固醇結石是不會復發的。


 


膽色素結石依然會長


膽色素結石多原發於膽管,也可原發於膽囊中,是以鈣為主的多種金屬離子與膽紅素結合而成的難溶化合物。膽色素結石的生成機制可以用『膽紅素鈣』沈淀-溶解平衡學說來解釋。當『膽紅素鈣』處於過於飽和狀態時,沈淀生成。實驗證明,膽汁酸鹽能與鈣離子結合成可溶物,降低鈣離子濃度,進而防止或減少『膽紅素鈣』沈淀。也就是說,膽汁酸是膽汁中防止膽色素結石生成的成分。


 


而膽囊是否存在,與膽色素結石的生長並無太大關聯,即使膽囊已經被切除,膽色素結石依然可能生長。特別是膽囊內含膽色素結石者,除術中必須探查膽總管外,術後還應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否則膽管內很可能再發結石。


 


膽石復發內鏡來治


近年來,內鏡下的介入治療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術已取代了傳統手術,成為膽囊切除術後復發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乳頭括約肌切開後,位於膽總管下段的直徑小於1厘米 的小結石大多可自行排出,較大的結石可用網籃取石。術後,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利膽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取石術是有創治療,術中、術後可能會發生一些並發癥,如出血、膽管炎、胰腺炎等,嚴重者需要開腹手術。因此,患者應去正規醫院,找有經驗的醫生診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n930 的頭像
    lon930

    德昌中醫部落格

    lon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